搜索
400-0832-558
七洲教育官网 首页 教育资讯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延迟退休继续推动“考公热潮”!高校:瞄准大学生体制需求 这些“公务员”专业要火

2024-9-21| 责编:一站上岸| 查看:2819| 评论:0| 来源:软科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

  延迟退休,让“稳定”成了一份工作最大的优势。

  公务员,作为“稳定”的代名词,热度常年居高不下。据统计,2024国考共有303.3万人通过招录单位的资格审查,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而延迟退休或将让“考公热”持续升温。

  考公是大学生重要的就业方向之一,为增强本校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有不少高校也应需开设了培养公务技能的微专业。如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南大学……

延迟退休继续推动“考公热潮”!各高校:瞄准大学生“体制需求” 开设考公微专业

来源:黑龙江大学教务处

找准“需求痛点”,开设微专业

  2020年,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开设“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旨在为计划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的学生奠定知识基础与技能保障,成为“吃螃蟹”的第一批高校。

  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瞄准大学生的“体制需求”,开设了公务员相关微专业。

延迟退休继续推动“考公热潮”!各高校:瞄准大学生“体制需求” 开设考公微专业

  由各高校开设课程可知,申论写作、结构化面试等这些以往只能在辅导机构学到的课程,正在成为大学里微专业的“必修课”。微专业学制通常为1年,且和动辄上万的考公培训费用相比,微专业按学分收费,大多数高校的学费不到2000,这无疑切中了大学生的“需求痛点”,对于有考公计划的学生而言,相当有吸引力。

  除了申论和面试外,不少高校还将公务员交流与表达规范、公务礼仪、公务员职业生涯与心理健康等课程纳入微专业的学习范围。有网友表示,这些课程有助于提升公务能力与素养,但对于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学生而言,并非是首要考虑因素。

  公务员作为国家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的各项事务、工作之中都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因此,国家对公务员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考公上岸仅是第一步,需要具备较高的公务能力和文化素养才能真正胜任岗位工作。

  多所院校在招生简章中言明,开设“公务员”相关微专业,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决胜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职业选择、更为快速的成长通道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微专业与面向高考生招生的专业不同,是近年来各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专业”名、无学位证的存在。但报名微专业,学生可以获得学习证明以及相应学分,并可以提升综合素养以及就业竞争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以外,由学校各院系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针对学生某项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微专业面向全校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相比传统专业的课程设置,微专业的课程具有复合、个性、灵活等特点。这一改革,因此受到不少学生欢迎。


考公上岸,占比多少?

  学校开设公务员技能培养相关的微专业,无非是因为在“考公热”的浪潮之下,“上岸”太难。

  根据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不难发现,尽管公务员是“香饽饽”,但考公仍是大浪淘沙,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职党政机关的比例不超过10%。其中,外交学院仅公布了本科毕业生的数据,依然以44%的占比遥遥领先。

延迟退休继续推动“考公热潮”!各高校:瞄准大学生“体制需求” 开设考公微专业

  比例均超10%的院校有: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按照培养层次分别统计,本科生与硕士在党政机关就职的比例都超过了10%,南昌大学研究生的比例同样大于10%。

  在包括外交学院在内的上述10所高校中,可以发现,语言、综合、师范等偏人文社科的高校毕业生总体进入党政机关工作占比更多

  一方面,公务员考试时人文社科类专业招录人数较多。一方面,语言、政法、财经类高校,与部分党政机关属于直接对口就业。如外交学院作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向外交部输送毕业生的数量和比例名列前茅。而文科类专业是拿“铁饭碗”的大热门。

  从培养层次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大部分“双一流”院校,研究生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的占比较本科生更大,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进入党政机关的占比超本科生近10%,南昌大学和湘潭大学将毕业生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群体进行统计,研究生就职党政机关的比例是本科生的3到4倍。


  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愿意投身基层服务大众是社会之幸、国家之福,对公务员队伍人才结构的改善也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

  但是“体制内”不是绝对,编制工作有限,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体制内”,“非编制”并非就低人一等。社会是多元化的,就业也需要多元化。摆脱“编制迷恋”,找寻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去努力实现也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保障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和家庭倡导多元职业价值观,尊重个体的职业兴趣和特长!

相关阅读

图说升本

最新评论

  • 八年专注,助10万+学子成功升本
  • 甄选师资双师教学,五轮教学保障
  • 强大教学研发能力,课程匠心打磨
  • 川黔60+直属校区&集训基地,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