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关于开展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大本科专业调整力度,着力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一键启航,智选未来!七洲教育高考志愿通“一键智能”生成精准选科方案和专属高考志愿方案)。 不久前,四川大学宣布一次性拟撤销31个本科专业,广受关注。这些专业包括: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保密管理、工业设计、网络工程、冶金工程、安全工程、信息安全等。对照该校历年普通类本科招生专业目录,这些拟撤销专业在2020年甚至更早时间,已经停止招生。其中,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自2010年到2018年,连续9年未招生;戏剧影视文学、服装设计与工程自2013年到2018年,连续6年未招生。 除四川大学以外,近期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宁波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已公布2024年拟撤销专业(红牌警告,慎重报考!这8个专业已严重饱和 近五年本科和高职院校红牌/绿牌专业分析)。 全国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撤销的速度正在加快。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被撤销的本科专业布点为367个,2022年有925个,2023年达到1670个。 整理2018-2022年度教育部公布的撤销专业情况。全国范围内,近五年撤销数量最多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教育技术学、市场营销等专业撤销数量均在50个以上。 撤销数量最多的20个专业具体数据如下: 专业优化,到底为何? 专业布点的优化面向时代发展需求。去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既是动态调整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年度常规工作,也是落实《改革方案》,持续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实践。 专业优化调整突出就业导向。湖南省教育厅转发本科专业设置工作通知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较低的专业名单,指导高校将就业情况作为专业设置的重要参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就《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答记者问时透露,有关部门向高校梳理报送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223种,为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提供重要参考。 专业结构的优化是学校发展战略的一环。去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拟撤销“英语”等6个本科专业的公示》引发热议。事实上,该校英语专业早已停招,大学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以及社会的人才需求变化,撤销部分专业,是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资源配置的正常选择。《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实施方案》中提到,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的原则之是质量核心、需求导向、规模控制。通过动态调整,形成与一流本科教育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与布局,依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实施专业总量控制。 专业结构的优化,体现了高校办出特色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学校越发审慎规划,集中力量投入到优势专业,裁撤与主要办学方向相关度较低的专业。以法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在布点规模上相对平稳,近五年未出现大规模撤销。但在撤销该专业的学校中,可以发现,近年理工院校和医科院校是撤销法学专业的主要院校。在撤销该专业同年,学校大多新增审批或新增备案了与办学侧重点相关度更高的工学、理学专业。各高校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分类发展办学理念,努力在不同赛道上办出水平,分类发展、特色发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撤销的专业消失了吗? 撤销某一专业,并不意味着就不培养相关专业人才,而可能是对专业名称进行变更,推进学科专业交叉,或把该专业纳入专业大类招生、培养,以及聚焦更高层次人才培养。如上海交通大学在2020年度撤销了生物科学(海洋科学)、工程力学(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新增海洋科学专业。整合专业资源,走特色培养道路。 近五年撤销数量排名第二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部分高校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培养形式等途径,以新的方式培养专业人才。赣南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二学位。在新文科、新医科的建设浪潮中培养复合背景人才,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高等教育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高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推动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是开展有组织培养、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四梁八柱。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每一步都是走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国之路上。期待未来高校在特色化办学中取得喜人的专业建设成果! |